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疾控专题 > 预防接种 > >>正文内容

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6月30日前补种脊灰灭活疫苗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18 15:55:30  |   阅读次数:次   】     【选择字号: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本病主要而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脊灰疫苗后能产生持久免疫力。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在2016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之间出生且既往接种史不足2剂次脊灰灭活疫苗(包括含脊灰灭活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请您及时携带《预防接种证》到您所在的居住地预防接种门诊为您的孩子免费进行脊灰灭活疫苗补种。

一、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包括Ⅰ型、Ⅱ型、Ⅲ型)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肢体麻痹,出现麻痹的病例多数留下跛行等终生致残。

二、传播途径有哪些?

脊灰是人传人疾病,消化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易感者通过接触被脊灰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感染、发病。在发病的早期,也可因消化道和咽部排毒经过粪-口、口-口途径传播。

三、临床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麻痹型和麻痹型。多数人感染脊灰病毒后表现为无症状;约25%感染者可出现短暂的轻微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咽喉疼痛;少数会出现脑膜刺激征,伴随颈部僵硬、严重头痛,以及四肢、背部和颈部疼痛。

麻痹型脊灰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四肢(尤其是下肢)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通常不对称,但无感觉障碍。持久性麻痹和由此产生的畸形是脊灰常见后遗症。

四、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情况

1.国际流行情况

WHO于2015年认证全球消灭Ⅱ型本土脊灰野病毒(WPV),2019年认证全球消灭Ⅲ型WPV,目前全球仅流行I型WPV。2021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仍有WPV本土流行,17个国家有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循环。

2.国内流行情况

在实施疫苗免疫之前,脊灰呈自然流行状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每年报告约20000~43000例病例。随着疫苗推广使用和全国消灭脊灰规划的实施,2000年中国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并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证。此后,我国在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同时,仍持续面临境外WPV输入的压力。

五、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脊灰疫苗包括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PV)两种。按照OPV所含疫苗病毒组分,OPV又分为三价OPV(tOPV,含全部Ⅰ、Ⅱ、Ⅲ型疫苗病毒)、二价OPV(bOPV,含Ⅰ、Ⅲ型2种疫苗病毒)和单价OPV(mOPV,含Ⅰ、Ⅱ、Ⅲ型疫苗病毒中的1种)。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2月龄、3月龄接种IPV,4月龄和4周岁接种bOPV。如果儿童家长自愿选择全程IPV或含IPV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

为提升人群免疫水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有关人群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种工作的通知》,2016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之间出生的儿童,除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禁忌症以外,无论是否本地建档儿童,既往接种史不足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包括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的,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均需补足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六、其他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呼吸道、粪便及其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管理。

3.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提高AFP监测系统敏感性,保持高水平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质量。

4.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对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及时开展脊灰疫苗接种,必要时开展查漏补种或补充免疫。

撰稿:免疫规划科

陇ICP备15002317号-2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