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我市疫情特点
一、基本概念: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各系统均可发病。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变称为肺结核病,简称肺结核。肺结核传染性强,感染后不易被及时发现,感染者基数较大且大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控制难度较大,因此被列为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二、结核病分类:共分为5类,原发性肺结核(Ⅰ)、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继发性肺结核(Ⅲ)、结核性胸膜炎(Ⅳ)和肺外结核(Ⅴ)。
三、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乏力、发热、盗汗、原因不明的月经不调或闭经、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结核超敏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疱疹性结膜角膜炎、结核性风湿性关节炎)。(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疼、气短。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排菌的结核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将产生带有结核分支杆菌的飞沫核传染他人。传播速度取决于排菌量、飞沫大小(1-5um)、病变性质、接触的程度和时间及环境因素。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传播。其中呼吸道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方式。饮用未经消毒的患结核病的牛乳,可引起消化道感染。皮肤接触感染一般发生在实验室操作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人群一生中有5-10%的人发病,但如果合并HIV(艾滋病)感染,则发病几率大大增加。
五、预防:
(1)及时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2)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介苗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且只有10~12年的保护力,对儿童期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必须注意三点:其一,卡介苗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儿童的抵抗力比较差,当受到大量、毒性强的结核菌反复感染时,往往抵御不住;其二,从接种卡介苗到孩子体内产生抗结核菌的免疫力需两到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孩子基本上没有抗结核菌的免疫力。其三,卡介苗对成人预防结核病基本无作用。
(3)给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5-15岁儿童INH5mg/kg预防治疗6月,成人服用INH300mg/日治疗6月 )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等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
六、防治策略:归口管理和直接督导短程化疗(简称DOTS策略)。归口管理是指所有疑似肺结核病人都要集中到结核病定点专业防治机构诊断、治疗和管理。归口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病人怀疑得了肺结核(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丝)直接到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就诊;二是其它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肺结核后,将病人转诊至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进行诊治。
DOTS策略是在全程短程化疗期内(一般为6个月),病人每一剂抗结核药物均在医务人员面视下服用。“DOTS”对于病人来说,可以保证在不住院条件下得到全程规则治疗,提高了治愈率(90%以上);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减少复发机会。对于家人和社会来说,可以减少传染,阻断结核病传播。
七、免费政策:
1.对能接受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县区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下同)治疗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统一化疗方案治疗中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
2.对疑似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
3.对确诊的并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3-4次随访痰涂片检查和一次治疗结束时的X线检查。
八、流行状况及特点:
1.流行状况:结核病是全球各类传染病的首位杀手,全球有1/3的人(约20亿)感染了结核病,现有结核病人约2000万,每年新增病人约90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到300万人。近年来,由于多发耐药结核、TB/HIV双重感染和流动人口增多,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列,我市报告发病率达50/10万左右。
2.我市肺结核流行特点:肺结核发病无季节性差异,我市崇信、静宁和庄浪等县发病率较高,达60/10万以上,其他县区发病率在35~60/10万之间;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占患者总数的73.8%, 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86:1;发病年龄以65~74岁年龄段老年人群最多,其次为15-24岁青少年,两者占患者总数的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