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疾控信息 > 图片新闻 > >>正文内容

农村结防难题如何破解

【来源:健康报网 发布日期:2009-03-18 00:15:55  |   阅读次数:次   】     【选择字号:
本报记者 孟庆普 通讯员 项征国 周美兰□ 

  在湖北省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王卫华的案头,摆着一组沉甸甸的数据:武汉市有农业人口299.59万人,农村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为447.5/10万,涂阳肺结核病患病率为152.6/10万,分别是城市患病率的2倍和3倍。目前,全市有65.9%的病人在农村,农村病人传染性及空洞肺结核病人比例高、病情较重。结核病已成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传染病。

  今年“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前夕,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死亡约13万人。结核病患者中,近80%生活在农村。

  多重因素制约农村结防

  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预防办公室主任谢红介绍说,农村地区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结核病控制任务艰巨,与农村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关。

  首先,农民经济条件较差。以武汉市为例,作为国内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不平衡,部分结核病患者经济困难。据调查, 77.6%的肺结核病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人均年收入。

  其次,病人保健意识不强,乡村结核病防治力量薄弱。由于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病人主动就诊率低,只有38.8%。

  再次,农村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导致不规范治疗,易复发和产生耐药。武汉市郊区有位病人在乡镇企业打工,最初检查出患肺结核病后,接受了医生制订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到几乎没有。小伙子因为工作忙,没到医院请教医生就自己停了药。半年后,他再来医院时,结核杆菌已完全破坏掉了他的肺功能。经医院检查,因为没有坚持规范化疗,小伙子体内的结核杆菌已产生强耐药性,无药可治。不久,不满30岁的他撇下年轻的妻子撒手而去。 

  农村人口流动性大,中青年患者多在外打工,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相对较少。谢红说,尽管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所规定的措施覆盖到了该市农村地区,但因对乡村医生的激励和约束不足,有些措施在农村基层很难到位,控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将公共卫生平台延伸到乡村

  据悉,针对农村结核病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年来,武汉市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心逐步下沉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全面实行城乡结核病防治均等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王卫华介绍,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完善结核病防治多部门合作机制,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会。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签订了“结核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结防工作列入政府一级目标,成立结防工作政府督导队,加强督导和管理。在防治经费方面,武汉市按照以政府投入为主、实行多方筹资的原则,保证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从2002年开始,武汉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各区政府按10.73配套经费,开展了武汉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年~2010年),总经费达2680多万元。

  农村结核病患者追踪和督导管理是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难点和重点。王卫华说,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标准化公共卫生科。以标准化公共卫生科为平台,规范乡镇卫生院在结核病防治中的职责,将肺结核病疫情报告、追踪和病人治疗管理纳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考核中。并对结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将需要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转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实施规范治疗;对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免费发放药品;依靠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上门服务,开展面对面的全程督导管理。

  同时,将病人发现关口前移,对重点村组进行主动筛查。该市先后在疫情较重的新洲、黄陂2个郊区开展大规模的健康宣传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免费筛查活动。通过对摸底登记的2万余名可疑肺结核症状者进行筛查,检出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48人,其中涂阳病人263人,初治涂阴病人185人,都比上年同期增加1倍多。筛查工作摸清了农村结核病的底数,为该市在结核病防治工作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加强结核病控制找到了一条可行之道。

  特困病人急需政策救助

  令王卫华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国家的减免政策难以解决那些特困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病困难。这些病人因营养条件差、体质差常常难以坚持治疗。如何能够争取政策让这部分病人病有所医?

  王卫华建议,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结防工作激励机制,对乡村医生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给予政策扶持,在现有“报病有奖”的基础上,对工作完成好的给予奖励,对造成结核病流行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同时,有关部门要建立救助机制。结核病是一种与贫穷密切相关的疾病,越穷越病,因病致穷。农村患者大多经济条件较差,尽管可获得免费抗结核药和免费查痰、拍片,但有些病人甚至连生活、乘车看病、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费都没有,导致病人有病不医或不能坚持规范治疗。必须建立有效救助机制,解决这些弱势人群的问题。比如,将肺结核纳入大病救助范围;提高肺结核病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扩大农民肺结核病免费范围,如免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对病人采取激励措施,按时复查者报销路费,全疗程规范治疗者给予奖励等。
陇ICP备15002317号-2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