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疾控信息 > 热点关注 > >>正文内容

麻疹热点问答

【来源: 发布日期:2009-04-27 23:13:16  |   阅读次数:次   】     【选择字号:

l         什么是麻疹

  麻疹measles)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周期性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早期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眼结膜炎等,部分患者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Koplik斑)是麻疹的典型表现,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头面部开始像全身扩散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麻疹的典型特征。

l         麻疹是如何传染的?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l         麻疹的感染方式是什么?

  当易感者接触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入血液;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出疹34天后,血清IgM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

l         麻疹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范围7~21天。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出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有帮助。③Koplik斑,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为本病早期特征,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1~2日内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l         麻疹的其他类型有哪些?

  1 轻症麻疹 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 重症麻疹 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种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异型麻疹 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麻疹灭活疫苗在国外早已停止使用,国内从未使用,故我国无此类型。

  

l         麻疹有哪些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管炎 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 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 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 麻疹脑炎 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2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肌阵挛消失,出现其他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冰、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

  3 其他 -巴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五)结核情恶化 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者不鲜见。

  (六)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l         麻疹有哪些辅助检查?

  (一)周围血象 出疹期白细胞计数常降至(46*109/L,尤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多。

  (二)分泌物涂片检查多核巨细胞 鼻咽、眼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以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脱落的上皮多核巨细胞。在出疹前后12天即可阳性,比麻疹粘膜斑出现早,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三)病毒学检查 应用荧光标记特异抗体检测鼻粘膜印片或尿沉渣,可在上皮细胞或白细胞内找到麻疹抗原,阳性有诊断价值。早期从鼻咽部及眼分泌物、尿液、血液白细胞中分离到麻疹病毒可确定诊断。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有助诊断。特异性IgM测定是目前用于早期诊断麻疹的最常用方法。

l         如何预防麻疹

  (一)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麻疹类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陇ICP备15002317号-2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