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疾控信息 > 疾控新闻 > >>正文内容

尹力副部长:提高认识 落实重大疾病控制项目;坚定信心 加快疾病控制能力建设

【来源: 发布日期:2009-07-15 16:00:33  |   阅读次数:次   】     【选择字号:
 

提高认识 落实重大疾病控制项目

坚定信心 加快疾病控制能力建设

——在落实2009年重大疾病预防控制

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副部长  尹力

2009629

 

 今年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医改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618,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了“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今天,我们召开落实2009年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贯彻落实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扎实做好医改方案提出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下面,就落实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做好当前疾病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落实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是推进医改的基本要求。

中央有关医改文件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构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之一,这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造福千家万户,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维护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将预防控制疾病、保护群众健康,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改方案提出,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并且从今年开始新增或加强“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等6项重点工作。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当前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重要举措。

(二)落实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是对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检验。

2003年中央决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健全法制、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加强科学管理能力和业务培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检验、生物安全监管等方面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以县级以上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医疗机构为辅助和以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功能不断完善。

近年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这与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密不可分。2003-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约338亿元,其中,用于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经费约190亿元,占中央财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投入的56%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达126亿元,一年的投入相当于2003年以前投入的总和。2009年,尽管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中央财政仍大幅度增加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安排了24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近1倍。在已经启动的6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面,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实施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同时,还有“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乳腺癌筛查部分的工作。为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工作,卫生部、财政部还启动了“扩大流感监测网络补助项目”第一期工作,第二期工作已经基本确定,即将启动。中央财政已安排2亿多元用于第一期项目,第二期项目资金也正在协调落实中。此外,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的艾滋病、结核病、国家免疫规划等继续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启动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对于资金已经落实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卫生部已经下发了项目管理方案,任务明确,目标具体。能否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案抓紧制订落实各地区项目工作计划,加快项目执行进度,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确保如期实现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发挥项目效益,使群众得实惠,已经成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对此,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全力以赴。

二、切实落实重大疾病控制项目,确保群众及时受益

(一)关于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乙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同步展开,为19941120011231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实施接种。接种原则是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根据《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确定的部门职责,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乙肝疫苗接种项目的组织实施,疫苗和注射器供应、技术培训、指导、督导和评估工作。主要任务:一是要做好社会动员和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是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各地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二是要做好接种人员培训工作。县级及以上免疫接种活动的培训应于接种工作开展前12个月完成。县级以下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于该工作的宣传和摸底前完成。原则上由省级培训到县级,县级培训到村级。三是要指导当地做好目标人群的摸底工作。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负责对摸底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应于2009年的9-10月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于1031日前上报卫生部,同时抄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摸底工作中要注意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四是要严格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严格估算疫苗使用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注射器的招标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疫苗的分发、运输和使用记录。五是要采用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多种接种方式,同时根据接种目标人群数量适时采取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点的服务时间等措施,确保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接种质量和较高的全程接种率。各地可根据目标人数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各地在做好乙肝补种项目的同时,要继续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乙肝防治综合措施,抓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落实《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目标任务,继续对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后出生的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接种率。

(二)关于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

2009年开始实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项目,主要目的是落实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如期实现《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目标,进一步扩大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建立可持续防控机制,逐步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

卫生部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负责制定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各项目省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组织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督导,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做好效果评估工作。

各项目省在完成防治需求基线调查基础上,优先在政府重视程度高和群众参与意识强的病区选取病情较重的病区村,实施整村推进改炉改灶。保证群众使用有排烟设施的炉灶或选用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有效控制和消除室内空气氟污染。对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改炉改灶前,应与项目户签订知情协议书。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健康教育的普及面,提高健康教育的可及性,让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知识进村入户,改变群众不正确的燃煤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病区群众主动参与改炉改灶的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好改炉改灶方式。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合理确定项目村改炉、改灶和改烟管(包括电炊具、燃气灶)的方式及数量。二是确定好炉灶技术参数。各项目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防病需要,结合群众生活需求和习惯、政府补贴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本省改炉改灶的技术参数。三是做好炉灶的安装工作。对改炉改灶的技工进行技术培训,按照改良台灶的技术参数认真实施改炉改灶工程。四是做好合格项目户的验收工作。各省改炉改灶结束后,要逐户验收炉灶,验收内容包括户主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炉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等情况,并将合格项目户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登记造册。

各级卫生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改炉改灶病区的防治效果评价监测,积极探索防治工作后期管理的有效方法,为逐步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做出贡献。

(三)关于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卫生厕所是农村基本的卫生设施之一。为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特别是氟砷病区农村防病改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

对于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下部分建设。地下部分应包括贮粪池、便器、厕屋地面(脚踏预制板)。各地从全国爱卫办推荐的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三联式沼气池、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双坑交替式等6种类型厕所中选择适宜类型。在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改厕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

对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水质卫生监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水样水质检测成本费用。监测重点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卫生部成立国家级工作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省(区、市)卫生部门成立由爱卫办为主的工作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的技术组。其中省级爱卫办要按照国家级项目管理方案,合理制定本省份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制定目标、确定范围、组织形式、工作计划、监督指导和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细化项目任务,落实分配村组,做好项目的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的进度和效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技术指导部门要按照国家级技术方案要求,指派专人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保证工程建设和监测工作质量。

改厕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各级对款物发放要有清楚详细的记录,到户物资应有领取人签名;土建工程有明细预算和决算;档案资料齐全,以备检查。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卫生监测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评价要有详尽的记录。

各地要从推进医改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资金、协调配合、认真实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

(四)关于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

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从2009年开始实施,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其中乳腺癌检查项目由疾控局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旨在通过宣传、健康教育和为全国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检查等方式,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妇女“乳腺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乳腺癌筛查项目实施的关键:一是要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卫生部和全国妇联共同成立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本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检查机构的职责。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互相合作,共同做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人员培训,数据分析、汇总、上报等工作。三是严格检查工作流程。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乳腺癌”检查的初筛工作,同时对高危人群及初筛阳性与可疑者进行彩超检查。指定的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超声检查结果为可疑或阳性的妇女提供乳腺X线摄影检查。

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是新增项目,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质量控制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复核检查结果,定期召开质控工作会议。同时要利用好检查结果,做好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的“乳腺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各地卫生部门要主动、及时地向政府领导汇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各项安排和要求,积极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充分动员,建立健全多部门参加的重大疾病控制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要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项目管理方案,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完善项目设备、物资采购制度和流程,要保证公开、公正、透明。要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机制,积极主动寻求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案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督促项目单位加快项目执行进度,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尽快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快推进能力建设,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做好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今年2月份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目前,我国大多数省份也出现输入性病例,在广东等地方出现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面对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一是要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紧迫感,牢固树立长期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好辖区内的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安排好各种卫生资源,科学决策、积极部署,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努力克服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累积下的疲劳感,杜绝麻痹懈怠心理,切实履行好护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职责。二是努力实现“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的工作目标。要强化各地联防联控,进一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医学观察,控制和减少二代病例的出现;要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疫情的持续传播,迅速控制社区暴发;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可能出现的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实现对重症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尽量避免死亡病例出现;要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时间落实相关防控技术和疫苗、有效抗病毒药物等物资储备,进一步加强诊断、治疗、预防和流行规律的科学研究,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三是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优势,密切地区间、部门间、军地间的防控合作。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中发挥主导和中坚作用,充分整合、集成各系统行业优势,形成防控工作合力。要继续完善各地区、各层级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责任制和群防群控机制,明确落实具体措施。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四是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病例确诊和疫情报告效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强化临床监测、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等工作。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要进一步提高病例确诊和疫情报告的效率,力争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努力做到及时控制、及时阻断持续性的疫情社区传播。五是要完善细化防控工作方案;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注意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确诊病例中的作用;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防控工作。主动宣传我国当前防控措施,消除群众恐慌。

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扩大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工作。卫生部成立了扩大流感监测网络工作领导小组,经过积极努力争取,目前已落实了第一批项目补助经费,第二批项目补助经费也正在积极协调中。目标是在2009年底前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扩大至411家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希望各地卫生厅局和疾控中心的领导要特别关注此项工作进展,督促落实,确保流感监测工作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开展;目前工作条件较为薄弱的地区要边建设、边培训、边提高,争取尽快实现全部地市网络覆盖。疾控局要加强对各地扩大监测网络工作的指导,尽快完善今后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管理方案,并适时组织对全国扩大流感监测网络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指导,组织对新增网络实验室进行能力评估和质量控制考核,做好全国流感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科学分析预测流感疫情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全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政策建议。

(二)统筹兼顾,做好其它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

在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同时,我们要抓好其它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继续加强对霍乱、流感、狂犬病、布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和督导检查。全面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逐步开展以县为单位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考核评估;建立和完善消除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落实麻风病患者救助措施,宣传麻风病防治政策和知识,消除歧视和偏见。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得到落实。落实包虫病免费救治政策,做好寄生虫病防治示范区工作。

结合中央转移地方支付项目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要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在疫情严重的地区,要建立政府和多部门建立责任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稳步增加美沙酮门诊数,扩大覆盖治疗人数。针对疫情严重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以及流动人口等重点,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启动新一轮综合防治示范区,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继续推动开展农民工宣传教育工程的落实,进一步探索和加强在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等防治措施。加强耐药结核病防治,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切实保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巩固结核病防治成果,进一步推动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的落实。积极筹备开展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了解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核病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评价《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的执行情况,为制订下一个十年规划奠定基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订《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9-2015年)》,进一步落实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协调有关部门,与湖北省形成联动机制,积极推行有螺地带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探索实施省部联动防治湖北省血吸虫病的工作模式,为其他流行省份的血防工作提供好的经验。

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口腔疾病等慢病的综合防控工作。促进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做好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专项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探索社区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在中西部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加强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

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区)、卫生村镇活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区、镇)试点工作,积极防治病媒生物,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三)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公共职责,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机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以量化的方法客观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情况。去年12月,卫生部下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率先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内启动了绩效考核工作。目前,卫生部已经完成了两次省级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正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操作手册的编写和绩效考核管理软件的编制,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绩效考核的测试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都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列入到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根据《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明确组织开展绩效考核的工作进程,积极组织制定市、县两极考核指标评定标准,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推进绩效考核工作。江西省卫生厅组织完成了全省1900多人的大规模培训工作;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西、宁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确提出,将在今年内完成辖区所有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也还有一些地区至今尚未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甚至还没有开展绩效考核的组织工作,希望这些地区尽快启动。

开展绩效考核是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发展的有力措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绩效考核作为一项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各地开展和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今年下半年起,全国范围内的绩效考核工作将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领会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以绩效考核为契机,深化改革、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的管理,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岗位责任制度和基本职责的落实,促进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的落实,完成和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必须注重实绩,必须要客观评价和考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乃至体系的工作绩效,积极稳妥地推进,防止弄虚作假、走过场。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繁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已全面部署,实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时间紧、任务多、要求高、责任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我们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精心组织,认真筹划,严格落实,让人民群众尽早受益,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贡献。

陇ICP备15002317号-2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72号